过敏性紫癜 是过敏引起的吗
2025-04-23 16:37:13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otflein purpura,HSP)也称亨-舒综合征或IgA血管炎,是一种以免疫复合物在受累组织小血管内皮沉积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免疫介导的系统性免疫性血管炎。其临床表现包括皮肤可触及的紫癜、关节痛、肾受累(紫癜性肾炎)、腹部绞痛和胃肠道出血。HSP通常是自限性的,但如伴发肾炎或胃肠道出血,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Part.01

症状表现



• 皮肤症状:这是最容易被发现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紫红色的皮疹,按压不褪色,大小不一,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可融合成片。除了这种典型的紫癜样皮疹,还可能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其他皮肤表现。
• 关节症状: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常见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疼痛程度不一,可伴有肿胀,但一般不会引起关节畸形 ,疼痛会在数日内自行缓解。
• 胃肠道症状:很多患者会出现腹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多为阵发性绞痛,有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可能会被误诊为急腹症。
• 肾脏症状:部分患者在发病后1 - 8周内会出现肾脏受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称为紫癜性肾炎,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炎,甚至肾衰竭。


Part.02

发病原因



HSP的好发季节为秋季和冬季,约90%的病例发生在3-15岁的儿童中,平均年龄为6岁。成人HSP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男性比女性更常见。HSP发病机制复杂,确切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其名字中虽然有“过敏”二字,但并非像“哮喘”、“荨麻疹”一样为经典的过敏性疾病,而是一个免疫介导的血管炎性疾病。临床上很多患者认为HSP是由于过敏引起的,并把罪魁祸首扣锅到食物过敏、从而盲目忌口,这其实是错误、或者说片面的。下面来介绍一下目前所发现的可能会引起HSP的危险因素。

感染因素

1.细菌:HSP中链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在紫癜性肾炎的发生中也起一定作用。此外,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腹型HSP有显著相关性,根治Hp有利于HSP的康复。与HSP有关的其他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等。
2.病毒:EB病毒是一种常见的HSP诱发相关感染病原体,此外柯萨奇病毒、细小病毒、腺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 轮状病毒等也可诱导HSP发生。
3.寄生虫感染:包括隐孢子虫、贾第虫等。

药物

抗生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红霉素等)、奎宁、阿糖胞苷等均有可能导致HSP。生物制剂如达利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也有引起HSP的可能。

疫苗接种

在儿童中,疫苗接种与HSP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公认的关联。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狂犬疫苗、流脑疫苗、麻疹疫苗,甚至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等都有导致HSP发生的风险。
。

遗传因素

HSP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不同种族人群的发病率也不同,白种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黑种人。涉及的基因主要有HL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等。

劳累情绪因素

临床上常观察到劳累、作息不规律、情绪起伏与HSP的发生、复发相关。

食入性或吸入性过敏因素

研究发现,IgE 介导的I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在HSP发病机理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一些回顾性研究发现某些食物,如乳类、蛋类、鱼、虾等可能诱发本病。花粉、粉尘、寒冷刺激等因素也可能导致HSP皮疹反复,但缺乏循证学证据。

Part.03

治疗方法




及时诊断

综上所述,可引起HSP的诱因很多,过敏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因素。日常生活中的盲目忌口可能无益于病情的预防或恢复。HSP病情常反复发作,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从而达到临床症状的缓解,减少复发。

正确治疗

如果孩子出现了上述症状,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通常会根据孩子的症状、病史,结合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过敏原检测等检查结果来明确诊断。
一旦确诊为过敏性紫癜,就需要积极治疗。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急性症状、预防肾脏损害、减少复发。治疗方法包括:
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活动量,这样可以减轻症状,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积极寻找并去除可能的过敏原,如避免食用已知过敏的食物,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它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腹痛、关节疼痛等症状;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用于缓解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对于有肾脏损害的患者,可能还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济宁市皮肤病防治院的官方公众号和订阅号,我们会定期发送健康科普小知识及相关皮肤病治疗方法,必要时请及时就医,愿您早日远离皮肤病困扰,拥有健康美丽的肌肤!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或对于文字、图片有异议的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联系邮箱:jnpfyywk@126.com
联系电话:0537-2285297
文字来源:百度百科、医科院皮肤病医院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编辑:李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