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皮肤病高发,记好用药小常识
2025-03-14 16:12:52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万物复苏的春季已经到来。然而,春季也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许多人会受到各种皮肤问题的困扰。今天,济宁市皮肤病防治院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春季常见皮肤病的用药常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1. 过敏性皮肤病:春季空气中的花粉、柳絮、尘螨等过敏原增多,容易引发过敏性皮肤病,如过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症状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起疹子,严重时可能出现水疱、脱皮等现象。
2.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合真菌生长繁殖,因此手癣、足癣(脚气)、体癣、股癣等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在春季也较为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脱屑、水疱等,边界通常比较清晰。
3. 病毒性皮肤病:春季是病毒活跃的时期,一些病毒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等也容易发作。带状疱疹常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有明显的疼痛;单纯疱疹则多发生在口唇周围,表现为成簇的小水疱,有灼热感。
4. 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面部、胸部等。表现为皮肤红斑、油腻性鳞屑,伴有瘙痒,严重时可能出现糜烂、渗出。




1.
过敏性皮肤病

• 口服药物:常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有效缓解瘙痒症状。症状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糖皮质激素,但需注意其副作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 外用药物:根据病情轻重,可选择炉甘石洗剂(适用于轻度瘙痒、红斑)、糖皮质激素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但面部及皮肤薄嫩部位需慎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面部及对激素不耐受者)等。使用外用药物时,应注意按照说明书或遵医嘱涂抹,避免涂抹过多或过少。
2.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 外用药物:主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咪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对于手足癣,还可使用足光散、脚癣一次净等泡脚。涂抹外用药物时,要确保涂抹均匀,覆盖整个病变部位及周围正常皮肤,坚持使用至症状消失后再继续用药1 - 2周,以防止复发。
• 口服药物:对于病情严重、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口服抗真菌药物可能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一定影响,用药前需检查肝功能,用药期间也要定期复查。
3.
病毒性皮肤病

• 口服药物: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这些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一般建议在发病早期(48 - 72小时内)开始服用,效果更佳。
• 外用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等涂抹患处,以减轻局部症状,预防继发感染。如果水疱破裂,可使用碘伏消毒,涂抹抗生素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防止细菌感染。
4.
脂溢性皮炎

• 外用药物:头皮脂溢性皮炎可使用含酮康唑、二硫化硒的洗发水洗头,有助于抑制马拉色菌生长,减少鳞屑。面部及其他部位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抗真菌药膏(如酮康唑乳膏,因为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发生有关)等。
• 口服药物:病情严重时,可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维生素B6)、锌剂等,调节油脂分泌。伴有瘙痒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止痒。

用药建议






严格遵医嘱用药

不要自行增减药量、停药或更换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病情反复。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频率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频率,如涂抹药膏时要注意涂抹的厚度和范围,口服药物要注意饭前饭后服用等。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遵医嘱使用,确保药物发挥最佳疗效。

避免药物滥用

尤其是糖皮质激素药膏,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因此,不要自行滥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按照疗程使用。

注意药物过敏

在使用新的药物前,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皮疹加重等。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谨慎

这些特殊人群的皮肤较为敏感,身体机能也与成人不同,用药时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影响的药物。
春季皮肤病虽然高发,但只要我们了解常见皮肤病的类型、症状及用药常识,做好预防措施,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个人卫生等,就能有效减少皮肤病的发生。如果不幸患上皮肤病,也不要惊慌,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用药,相信很快就能恢复健康。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济宁市皮肤病防治院的官方公众号,我们会定期发送健康科普小知识及相关皮肤病治疗方法,必要时请及时就医,愿您早日远离皮肤病困扰,拥有健康美丽的肌肤!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或对于文字、图片有异议的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邮箱:jnpfyywk@126.com
联系电话:0537-2285297
文字来源: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编辑:李璇